黑暗森林模型 理论研究成果精要(3)

第三部分 群集论
在无数的实践案例中,“文明”这个词毫无疑问不应是狭义的。它不仅是个体的集合,也是每一个个体的代称。
对于一些有同类型威慑值的个体,称之为群集。一旦该威慑值对应的事件发生,从总体来看,它的每一个个体都会做出类似的反应。一个个体可以属于无数个群集,一个个体可以同时表现出无数个群集的状态,一个群集也可以作为个体,组成一个更大的群集。
这就解释了譬如某签粉虱的奇葩行为的原因——他们平常时候在粉圈里“冲杀”,实际上作为一个群集已经积累了大量“保护giegie”的威慑值,因而在类似的事件下,率先作为整个群集而做出反馈。这样的人,并非是不聪明,而是积恶成习,被人为制造、凝聚的群集所裹挟。如果放任这种群集的威慑值超越了个体的正常群集的威慑值,那么就会像“洗脑”一样,做出怪异的行为。
威慑一旦成立,其便不可抹去,只能用更高的威慑值来掩盖它的存在,但终有一日会泄漏出来。一旦作为一个群集得到的威慑足够强大,这就是思想钢印。依此原理,我们可以制造一条简单的思想钢印:向前走一步(指令)=>向后走一步(动作),向后走一步(动作)=>对自己下令“向前走一步”。这样就能一直后退了(现在没有钢印机,不用担心)。也许看上去可笑,但是,一旦该事件的威慑值过于强大,足以达到“水是有毒的”一等程度,人的思想(本质也是威慑值)便会被扭曲,难以想象未来的人会用它做什么。
群集观点也发现了一件重要的事情:人的处世法则是共通的,可以为各种群集所传导。正是如此,古人才有论断: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这就是将处事原则不断上升的成果。个体是好是坏,群集一观便知。

总结:个体组成群集,群集组成文明,大群会决断个体的正误优劣,文明之内就是黑暗森林。这一点看,所有文明都是一样的。

非本人授权请勿转载

4個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