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个哑谜?看不出来呀。
能轻易看出来就不叫哑谜了wwww
唔姆,其实我以上一段里有一大堆错误,不过真没时间,就不改了,见谅。
没事,有人提意见总是好的
(上接第三条内容)
……然而,事情没有这么简单。
回顾之前的内容,你也许会发现一点。我一直在批判“性冲动”本身的不合理性。但却忽视了一个事实:任何“不合理的”事物,都必须在社会现实中才能体现其不合理性。
请问,是什么样的社会现实使性冲动体现了其不合理性?
是个人性需求与一切附加的经济/生产考虑充分绑定的现实,是“以家庭为单位承担起经济功能为先”,并不得不让“成功形成稳定的社交依赖关系”为之妥协的现实。这个现实,是无法用无限的可能性与之进行充分且全面的妥协的,虽然其不失为一种个体视角上的解。
让我们在这里回顾之前讲过的一个片段:“集合上述所有所讲内容,我们就可以对社会上的很多现象进行解读了。为什么当今离婚率如此之高?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他们都是机械性的社交结合,组成婚姻的根本目的不是出于双方的社交依赖需求,他们的根本目的是为了性结合,是为了生产后代。双方之间除去性结合和生产后代的社交需求之外,还剩下什么?什么都不剩了。双方之间,如果除去性结合和生产后代所形成的社交集合关系之外,他们之间的关系甚至连普通朋友都算不上,遇上一点点共同生活中的困难,就互相推脱责任,这种家庭怎么可能安稳?”
请问,那些离婚的夫妻,是他们自己不想让自己与伴侣顺利完成性需求的整个过程(具体参见第二条)吗?显然不是。那是什么阻挡了他们?
举个例子,在自由社交的层面上,我成功找到了一位有机会与与我形成深度社交依赖关系的异性,但我月薪6000,她月薪30,000。先不讨论大家是否能够遇到的问题,就算能够遇到,双方父母又能否意见达成一致呢?再让一步,抛开双方父母意见,当我们组成家庭之后,家庭内部的分工关系又该如何搭配呢?尤其是伴侣有身孕的时候,单位工作所带来的收入纠纷又该如何处理呢?在面对这些矛盾时,这个机会又是否能够真的顺利发展成为深度社交依赖关系呢?而这些各种各样的麻烦,其本质上,都是社会成员将个人性需求与一切附加的经济/生产考虑充分绑定所导致的。正是因此,大多数人与异性无法顺利完成深度社交依赖关系。但在此基础的情况下,又不能抛弃个人的性结合和生产后代的社交需求,然后……结果大家都知道了。
而且,当双方组成家庭之后,是以家庭为单一单位承担经济功能的。换句话说,在这个家庭中,双方不得不根据自己的优势来把自己变成一个个合适的“零件”,维持这个家庭机器的运行。这意味着其中必然有可利用的劳动力被损失。而且,因为双方优势的不同,有些时候,其中一方会更容易被“异化”。具体表现为:男性会出去打工赚钱(多数情况下,其具有更强的竞争能力),女性在家带孩子,做家务(一个可利用的劳动力被浪费了)。久而久之,女性失去了自己的梦想和追求,变成了以家庭/孩子利益为重的“家庭主妇” (相较于男性而言,女性更容易被异化)
这就是为什么现代教育要求女性拥有自己的收入,独立为人。其目的之一就在于能够在以女性为自身立场的情况下,尽量避免成为婚姻关系中那个更容易被异化的“家庭主妇”。但这其实治标不治本。因为那个“家庭主妇”,实际上从未消失。只要“个人性需求与一切附加的经济/生产考虑充分绑定,“以家庭为单位承担起经济功能为先”,并不得不让“成功形成稳定的社交依赖关系”为之妥协”的现实没有消失,就永远会有人成为那个“家庭主妇”。充其量换了个人当。
解决这个问题的根本办法有没有呢?有,不过不是我们的层面能够解决的。所以……先算了吧。
对于个人层面而言,能做的有以下几点:
第一,提高自身能力价值,尽可能阻止自己被异化
第二,提高自身对于他人的情感价值,这有助于让你在满足自己的需求时更有优势,同时也能够更顺利地完成并深化自己与他人的社交关系依赖程度。因为他人也有自己的情感需求,这实际上是一种平等的交换。
第三,理清自身需求,进行主次排列,这有助于让你在无限的可能性中获取自己最想要的。
关于第三,它有一个具体的名字:墨氏分析法(这个名字的来由很有趣)。具体如下:
先假想一段自己理想中的伴侣,然后将自己的需求进行分割。 最后根据自己的需求,将已经分割了的需求进行分层叠加,并将自己最初的那一段假想附上,最后得到一张“墨氏分析表”。
这里以我自己举例:“我是一名男高中生,我在校园内遇见了一个女孩。我喜欢她是纯粹的,不会对其他女孩有任何非分之想。我希望同她一起成长,一起努力。我能给予她应有的关心,希望她也能在我困难的时候帮助我,成为互相心灵的伴侣。” (什么自我介绍)
这里可以分割出以下需求:被人关心,性冲动,性结合(后一条默认所有人都有,另外,它们可以被单独列出来,其分别指:“自己回顾第二条内容”与“要孩子” (注意:性行为不等于要孩子,而且在不违反性冲动伴侣的意见的前提下,是可以找其他人进行性行为以补充自身需求的,但那些不经过允许就给别人带绿帽子的,都爪巴))
在这里,我选择了以被人关心为最低基础需求。依据这条单一的需求,我得出的解是:广交朋友,提高自身对于他人的情感价值,完成并深化自己与他人的社交关系依赖程度。
当然,你也可以选择性冲动,它的解是:广交异性(同性恋就换成同性,其他同理)朋友,提高自身对于他人的情感价值,完成并深化自己与他人的社交关系依赖程度。(顺带一提,如果你是个足够负责任的人,那我建议你在深化自己他人的社交依赖程度到一定程度之前,最好不要进行生育,否则容易祸及他人)
然后我们进行下一步:在上一步最低基础需求的条件下,继续往下叠加需求。我在这里选择叠加性冲动,你也可以选择叠加被人关心。在下一步同理,直到所有需求都被叠加完成。
这里我得出的墨氏分析表为:被人关心;被人关心→性冲动;被人关心→ 性冲动→性结合。
假设你得出的墨氏分析表为:性冲动;性冲动→被人关心;性冲动→被人关心→性结合。
这个表怎么看?以我为例子:我的最低基础需求选的是“被人关心”,换句话说,其他任何建立在这个上面的需求,都必须要经过这一关。假设我找到了两个人,一个是愿意和我进行性冲动的异性,一个是与我形成社交依赖关系,愿意关心我的人,那我肯定优先选后者。我不会赌那个异性是否能够与我形成社交依赖关系,因为对我而言,那不是我的最低基础需求。但是如果那个异性也与我形成了社交依赖关系,只是浅于另一个人,那我也许会选那个异性,也许会选那个人。第三阶段同理,下面那个“你”也同理。具体还是应该面对面聊一下,但这个“墨氏分析表”确实能够以非常高效的方式侧面了解一个人,权当是一个提高筛选效率的工具了。
兄弟们我找到了
推荐一个视频
为什么只有“有男不玩”从ml展开浅析日本动画与同人文化的发展一一CM展的堕落史
强烈推荐f站的各位看完这期视频
从此之后世上可能会少一个二次元吧
一年后往后几个月再来看这个帖子只能说世界变得更癫了
困在资本主义牢笼的我们
支持一样东西是资本化
反对一样东西也是资本化
有些话我是不想说的,但我还是插一嘴,会变成这样是因为制造这些东西的制造人是什么心思才能导致发生这样的事
制造资本这个意识形态的不只是资本家
还有你你我我和大众
意识形态的决定者绝非意识形态的发明者
而是意识形态的信奉者
所以明白这个道理就好,自己清楚是怎么样的就行,因为你不能保证所有人都能愿意好好的跟你谈一谈,反正我在网络平台上是把各种各样的东西都见完了,最终得出来的结论就是有些东西自己知道就行,说出来很有可能会被当成是危险信息,然后所有人一起攻击你
法国精神分析学家拉康
曾提出一个理论
即“女人”并不存在
在传统的认知符号学中
只有信奉着大他者的‘男人’(例如某一意识形态)
和认识大他者不存在的“女人”(这种女人并非生理上的 可以说旧时代的女性
1984里的温斯顿 我们ol的胖猫
都可以是这种广泛意义上的女性)
只不过你比他更激进一点
男人不存在女人也并不存在
只有人类的主体性存在
倒也没什么破天荒的内容
只是不太想当一个乐子人罢了
也不想当一个旧时代那一种严肃的人
正如我看的那个视频的简介
少年少女们 没有一种意识形态能决定你们 你们也不需要对他者的欲望来进行满足
我一开始也愤怒过,也不理解过,也为此感到难过过,后面想想其实觉得不值,因为所有人统一思想的情况是不可能存在的,互相理解都是艰难的,那么他认为他的这番话是对的,那就行了,至于未来他的结局走向,你我都不是佛陀,就不必理他了
没有同理心是一件很可怕但却又很现实的事情
让大家有统一的思想有可能?
让大家有统一的思想没有可能!
我自然是明白在21世纪革命的难度
只不过本来愉快刷着互联网就有好几波人在网上打架
在现实生活中身边的人既有好的朋友
也有各种烂梗小鬼
我承认我自己在现实生活中有很大的缺陷
但是我总想改变什么
也许是自己 也许是周围
Comiket变质的根本原因是规模的扩张,御宅文化发展到现在这个样子,比一百年前民国军阀派系还要杂,外人看一眼只知道上书“北洋政府”,里边什么人物什么制度全然不知。
真正知悉的人少有发声,因为他们自己想要知道的已经知道了,还没知道的自己有知道的途径,或者自己知道自己不需要知道;常喊叫的只有觉得自己抵达亚洲的哥伦布。
那么晚了记得早点睡
我纯粹就是那种小孩哥
不懂事乱闹着玩的
只不过我好奇
在当今社会除了泛资本主义的社会主流形态
还会有更好的意识形态吗?
(不单单是社会主义或无政府主义)
有些时候我在焦虑随着资本主义意识形态越来越稳固
我们的明天会不会可能是赛博朋克加美丽新世界的类型吧
上层肉食者有享受作为主人的快乐
下层元元黎民有作为仆人的快乐
在未来的世界实现了黑格尔口中的主仆辩证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