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认为这种人很可笑,没有格局也没有能力。喜欢讨论政治,但是马列主义的著作都没有读过。
不能这么说
政治这东西,从来都是有人谈的,你一个事情出来,对某些人有好处,也必然触动某些人的利益
当一件事不能满足所有人的时候,就会有人有怨言
而我们认知里的见证,以及我们见到的,大都是一个或一群人,抱着某种观点或目的,去发表一些模棱两可的言论
这种现象并非偶然,古今中外从不乏这类人群,相信各位在各类文言文内已经见过
只不过,现在这样的人出现在互联网上,使得大家都能看到
见证本身并没有什么错,因为一项政策,一次整治,并不能做到完美无缺,作为老百姓,吐槽一下,有点意见,发泄情绪,并没有什么问题
但不是所有的都是出于单纯的目的,为了流量歪曲事实,为了宣扬自己的观点随意诋毁,或是为了一点可怜的存在感随意评论不计后果,都回造成恶性的见证
可悲的是,这个社会还是无知者(不明真相者)居多,他们的思想很容易受到影响
某些别有用心的人得以有一个伸展的空间,于是,一传十十传百,从而造成恶性影响
道理不通可以讲道理,毕竟不是所有人都有大局观
所以并不是见证这个行为不好,而是有人利用此达到其他目的
有一句话叫:事在人为
正如我一直主张的,互联网时代,明辨是非很重要
见证不是原罪,轻信的人和别有用心的人才是
以上
大伙儿觉得现在活得不开心,所以觉得现在政治一堆问题,可是大家没想过该怎么合理地变得更好。
就这样。
大家想过,但要么不切实际,要么声音太小
这一点还挺有体会的…具体体现在10年和20年截然不同的区别。整个大环境下的思想改变了,“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没有得到满足,加上减负,延时服务,劳务纠纷,医患关系,男女对立,地域歧视,低生育率,躺平焦虑,大家全都处在一种惴惴不安的情况下。加之以部分中央频道的争议言论(参考“毕竟谁没在凌晨三点蹦过迪呢?”更是加深了这样的一种印象。一个很可怕的点是,政治就和经济一样,是受众想法决定事态走向的,并且受众想法可不是多出几个劳动模范就能改变的,大家都是唯物的利己者,光用口号去促进行动是19.6版本的事情了。公信力的丧失是一件很麻烦的事,除非真的让每个人切身体会到社会在变好(起码不是变得更烂),不然键政只会呈燎原之态。
事态:动摇的思想
达到0时触发“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修正:凝聚力+50%,影响力+1,科研点数+20%,舒适度使用-30%,宜居度+5%
达到100时触发“##”
稳定度-100
需要注意的是,让所有人满足是不可能的,其次见证并不能与稳定性划等号,反而喊口号让我觉得很空
见证只要不偏离事实,还是有参考价值的
稳定度我值得是类似金融市场的原理,所有人认为一支股票会跌那么就会跌,同理,所有人都认为 ,那么 。
这就涉及影响力了,但是政治不像金融,它受控的方式不一样
现在世界上地位最高的鉴证人是阿根廷现任领导人,语言上的锯人(拿着电锯演讲),行动上的矮子(议案被国会否了,党派在议院和国会的席位太少了)世界上有多了一个上台后发现自己硬不起来的右翼领导人
我倒是才知道福利姬一直都在活跃
闲的没事干,说的难听点,就是像大爷大妈那样整天唠唠这儿说说这不满,说说那不满的,其实就是闲的没事干,真要懂谁比得上那帮当官的懂,平时唠唠乐子就得了,真要有些人上纲上线那就是小丑一个
墙内基本没有,但魔法会让你看到
有必要区分口嗨和见证。我认为大多数情况下,我们见到的只是口嗨,只是在发泄心中的不满与愤恨,其实是无能者的表现。而我认为的见证,应该是在有事实依据的基础上,对于当下的政治情况,社会情况等方面,发表有意义,有价值的意见看法,甚至是对于现在的社会体系,政治体系中的缺陷漏洞提出改进意见。
所以谈国事这个事情本身是中立的,没有问题的。但如果是无理无据地,以发泄情绪为目的,对于国家、社会进行批判的,就只是口嗨,是有害于社会。根据鲁迅的《未有天才之前》,见证的这一类人,我们应该称其为批评家,而口嗨的呢,他们只是不平者,而不是批评家
还是那句话,单纯的吹牛逼别人只会看乐子,但如果要上纲上线的吹牛逼,那别人会把你当做蠢人
正常的口嗨也就吹几句牛逼,说几句人家还懒得理,现在见到的可不只是口嗨,还有些整的自己比政治家都懂的,然后还要在那儿搞得自己好像多红色多那啥似的,在我看来那就是小丑,还口嗨,这不就狗叫吗?还说那么好听
看了一下感觉很难受
我们希望帮助别人
然而在互联网在高墙之中
我们却无能为力
只能以虚假的善良和关心
来安慰自己